2020-01-17 16:49 作者: 哈尔滨京科儿童医院
今年春节送啥礼?
2020春节近在眼前啦
又到了送礼的高峰期
“礼尚往来”自古人尽皆知
不知不觉间
送礼就成了一件特别有仪式感的事
不同年代人们送礼的标准不同
对礼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
不仅要品质好、上档次、价格美,应潮流
还要“走心”!
俗话说:过节送礼,没有不收的,只有不会送的。所以,送礼在中国,可算是一门大学问,送礼不仅要顺应时代的潮流,还要考虑被送礼人的状况,以及和自己的关系,说到底就是面儿的问题。
2020新年即将来临,
今年你都准备了什么礼品呢?
今天就让我们从时代的变迁
来看“春节送礼的那些事儿”
1
古代人春节送礼
古代的人,没有今天的人那么精明,预备礼品也无非是合理搭配的点心匣子,里面各种点心都有,年节老百姓拎着到处送,有时候,一个匣子转了一圈,又回来了。
据三国时的记载,大年初一,南方家家户户用大蒜、小蒜、韭菜等味道辛辣之物制作“五辛盘”,互相馈赠亲友,一来发五脏之气,二来欢迎新春到来,万物复苏,后来逐渐演化为春卷。
2
现代人春节送礼
50年代
在那个资源匮乏的时代,不少人回忆,每逢过年,女人们回娘家,挎一篮馒头就去了。送别的东西,一来没有,二来也不实用。
很多时候,带去的馒头就是招待你的食物,家里来客人了,热几个馒头就算是招待了。那时,过年送礼还是以食物为主。
60年代
从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,是大锅饭时代,新年送礼不再只是食物。在那时,送一本《毛泽东选集》就是珍贵的礼物了。
此外,《毛泽东语录》、《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》等也都是送人的好东西。送的人很高兴,收的人更高兴。这些书曾经激励了整整一代人。
60年代,政治因素成为送礼的主要选择。
70年代
这个时期属于“革命化的春节”,春节常见的礼品是毛巾、瓷茶缸、红袖标之类的,这些东西上面都印着红星,还有“抓革命、促生产”等字样。
80年代
开放以后,过年的传统重新恢复,送礼也再次成为人们交往中重要的一环。那时候大部分人还是送食物为主,自家蒸的馒头、炸的果子;稍好一点儿之后,流行送点心,红皮儿的点心,用麻纸一包,上面再加一张油面儿的红纸,印着福字,这算是的了。
此外,拎一斤白糖、一包茶叶,也都是很好的礼物。”
90年代“时髦型”
烟酒从来不分家
这个时代,食物已经不再是稀缺品,礼品开始逐渐变得五花八门,有各种外贸服装以及从香港、广州进入内地的新鲜小东西,像一块电子表、吹风机等小家电之类的,都是很时尚的礼物。不过主要的礼物还是烟酒,一瓶酒、一条烟,气派又显身份,收礼的人也喜欢,即便是自己不抽烟喝酒,转送他人也很合适。